English

由《马克思传》引出的故事

2001-02-15 来源:光明日报 咏慷 我有话说

1970年,刚刚二十出头的我因一场“莫须有”的冤假错案,被“流放”到渤海岸边的盐碱滩上,在专案组的监控下,丧失了人生的自由。

那段时间,专案组规定,除了一本豆腐块大的《毛主席语录》和《毛泽东选集》合印本外,不准读其他任何书报,即便是其他马克思列宁主义的书籍也不让读。他们荒谬地说:“只读《毛泽东选集》就足够了。”

我反驳了他们许多次。后来专案组或许也感到绝对不允许读有关马列主义的著作,经不起推敲,渐渐便有了变化。有一天,他们告诉我:“有人给你寄来一本书,名叫《马克思传》。”

后来,我才知道这是家在北京东城区的同班同学宋世存、何方方寄来的,这令我十分感动。

在那些寂寞的日子里,我将全部身心沉浸在认真的阅读之中。每天从早到晚,独自面壁而坐,将《马克思传》摆在桌面上,几乎是一句话也不说,一个个字地细细读,细细品,遐思联翩,对每段内容,每个题解,每条注解,都揣摩,琢磨得十分认真。还不时地用五色笔写下眉批。只有这样专心致志地读书,才能暂时忘掉心中的苦涩,体味到生活中难得的点滴乐趣。

专案组对我这样一个“审查”对象对《马克思传》的痴迷感到难以理解,时间长了,专案组内的几名年轻人开始向我借《马克思传》去看。

我已经记不清当时读了多少遍《马克思传》,但每一次都使我受到很大激励,特别是看到马克思在缺衣少食的艰苦环境中,仍然孜孜不倦地忘我学习、工作、战斗的章节。

于是,我便以《马克思传》中描写革命导师在伦敦大英博物馆内的读书生涯为榜样,给自己订了一个规划:结合读《马克思传》,再精读数遍《毛泽东选集》。

记得有一天,我发现在院子一角,一株秋葵正在寒风中微微抖动,花瓣儿上挂着晶莹透明的露珠,楚楚可怜,又生机盎然。一时间,我仿佛感受到一种生命的律动,尽管处在秋风肃杀的季节,心中却无比的镇定与从容。

在那个瞬间,我很想写点什么,然而没有纸张,最后我把点滴体会写在《马克思传》和《毛泽东选集》的边白上。后来我曾用两首七言绝句,记录当时阅读的心境:

秋蝉啼唱作胡笳,

一部雄文度岁涯。

抛却平生忧患事,

丹心艳过杜鹃花。

鸿鸪高翔任海空,

风波所历古今同。

足沟镌映伦敦月,

此日何妨学马翁。

再后来,朋友们非常惊异我对《马克思传》、《毛泽东选集》怎么会那么熟悉。英国哲学家休谟说:“顺境使我的精力闲散无用,使我们感觉不到自己的力量,但是障碍却唤醒这种力量而加以运用。”我想,这也可以说是事物的两重性吧。

在读《马克思传》的日子里,我开始尝试写作,写了一些诗歌、散文、杂文、小说等习作,尽管当时根本没有想到发表,也无处发表。更没有想到的是,后来我真的从事了文学创作而且还成为中国作家协会会员。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